一句话结论:可以做多分类,但最好“1个主营二级类目+N个流量补充SKU”,否则店铺权重、流量精准度、后台活动门槛都会被拉低。
下面给你拆解平台规则+实操做法,看完就能决定要不要“多开花”。
一、Shopee后台的“类目”逻辑
1. 每个店铺在入驻时会被系统打上一个“主营二级类目”标签(如Women’s Clothes>Dresses)。
2. 搜索+推荐流量60%以上会优先分配给“主营”高动销的商品;跨类目商品仍可出单,但起量慢、活动门槛高。
3. 2025年9月最新《商城准入规则》:
- 若想进Shopee Mall,近30天店铺“主营二级类目”销售额需≥70%占比,否则直接驳回。
- 非商城店虽无硬性比例,但“类目专注度”已纳入搜索排序因子(官方文档原文:category relevance weight 0.15→0.23)。
二、多分类的3种可行模型
| 模型 | 适用阶段 | 操作要点 | 风险 |
|---|---|---|---|
| ①“1+3”卫星模型 | 新手0-1万单 | 1个主营(配饰)+3个高关联补充(美妆工具/手机壳/收纳),用同一个人群标签“18-35岁女生” | 类目跨度大易被系统降权,需用同一套视觉风格+关键词人群 |
| ②“品牌垂直”模型 | 有品牌备案/工厂 | 围绕“居家日用”做深:厨房→卫浴→办公收纳,全部打“MUJI简约”视觉,SKU>200可开多分类专卖店 | 需要统一品牌、包装、质检报告,否则Mall店申请失败 |
| ③“多店铺”模型 | 月销>5万单 | 1执照开3-7个子账户,每个子账户锁定1个二级类目,用同一ERP统一管理库存 | 占用更多保证金(每店≈3k-6k RMB),但流量最精准,活动门槛最低 |
三、实操:不踩雷的“多分类”7步
1. 先查“主营”:
商家中心→Data→Business Insights→Category Analytics,看哪个二级类目贡献≥60% GMV,就定它为“主营”,其余暂时当补充。
2. 上新节奏:
每周主营≥15款,补充类目≤5款;系统抓“上新权重”时,只给主营加最大流量。
3. 关键词隔离:
补充SKU标题前加“场景词”,如“车载/旅行/学生”,避免与主营词冲突,防止搜索打散人群。
4. 店铺装修:
首页轮播图80%位置留给主营爆款,补充类目放底部“猜你喜欢”模块,减少跳失率。
5. 活动报名:
大促日平台要求“类目一致率≥70%”才能提报全店免运;跨类目店只能报“单品活动”,流量差3-5倍。
6. 海外仓备货:
同一仓单批次≥200件才给“次日达”标签;多分类易造成库存分散,建议先只做主营SKU进仓。
7. 数据复盘:
每月1号用「知虾-店铺类目分析」拉报表:
- 若补充类目连续2个月GMV占比>30%,且转化率>主营1.2倍→考虑单独开二店;
- 若占比<10%且转化低→直接清仓下架,专注主营。
四、一句话决策公式
新手阶段:
“1个二级类目做到TOP5%>做多分类杂货铺”——流量成本最低,活动门槛最低,毛利最稳。
日单量>500后:
用“多店铺”而非“多分类”扩赛道,每家店只锁1个二级类目,ERP统一库存,即可兼顾“精准流量”与“规模”。
结论
Shopee允许上多分类,但平台算法、活动门槛、商城准入都在“逼”你垂直。
正确姿势:先垂直打爆→数据验证→再开二店/三店,而不是把杂货铺全塞到一家店。祝你选品聚焦,流量飙升!